在材料科學研究與高精度制造領域,冷等靜壓技術(Cold Isostatic Pressing, CIP)憑借 “各向同性均勻施壓" 的核心優勢,成為實現粉末材料高密度成型的關鍵工藝。日本 NPa System 深耕該領域多年,專為實驗室及研發機構打造的超小型卓上 CIP 裝置 CPP28-300,以 “小巧體積、精準性能、高性價比" 打破傳統工業級設備的應用局限,為小批量、高精度的材料成型需求提供了理想解決方案,堪稱材料研發階段的 “桌面級利器"。
壓力性能:最高工作壓力可達 300MPa,覆蓋陶瓷、金屬、電池材料等多數粉末成型的壓力需求,壓力控制精度達 ±1MPa,確保批次間樣品的一致性;
成型規格:壓力容器內徑 φ28mm,有效深度 106mm,支持單次 50-100g 粉末樣品的成型,適配實驗室常用的小批量試制場景;
升壓效率:基礎款采用手動液壓泵,升壓速度約 30 秒 / 200MPa;可選配電動泵升級,升壓時間縮短至 15-20 秒 / 200MPa,提升實驗效率;
安全標準:符合日本工業標準(JIS)及國際壓力容器安全規范,通過 CE 認證(歐洲市場適配),配備超高壓軟管、壓力過載保護裝置,從結構設計到部件選型方位保障操作安全。
核心部件:壓力容器采用高強度不銹鋼材質,抗腐蝕性強,可承受長期高壓循環使用,配合無油液壓系統,減少油污污染,符合實驗室環保要求;
安全防護:除壓力過載保護外,設備配備密封性能優異的頂蓋密封圈、防泄漏軟管接頭,同時機身設計符合實驗室安全操作規范,避免高壓作業中的安全隱患;
擴展性:支持定制化升級,可根據研究需求加裝真空預處理模塊(減少粉末內部氣泡)、溫度控制系統(適配特殊溫度要求的成型工藝)等,滿足多樣化科研場景。
陶瓷材料:氧化鋯、氧化鋁等精密陶瓷粉末的高密度成型,為后續燒結工藝提供致密度達理論值 98% 以上的坯體,顯著提升成品的機械強度和耐磨性能;
金屬材料:鈦合金、不銹鋼、難熔金屬粉末的預成型,解決傳統壓制中 “裂紋、分層" 等問題,為 3D 打印后處理、粉末冶金工藝優化提供支持;
復合材料: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、梯度功能材料的層壓成型,確保不同組分材料的緊密結合,提升整體性能。
多層陶瓷電容器(MLCC):陶瓷粉體的均勻壓制,保障電容器的介電性能一致性;
半導體封裝:封裝材料的壓實處理,提升芯片散熱效率和機械可靠性;
陶瓷基板:高精度成型確保基板平整度和致密度,滿足電子元件封裝的嚴苛要求。
鋰離子電池:電極材料的均勻壓實,提升電極密度和離子傳導效率,助力電池容量提升(典型案例中容量提升達 15%);
環保材料:催化劑載體、吸附材料的成型,優化材料孔隙結構,提升吸附和催化性能。
樣品準備:將粉末材料裝入橡膠或尼龍柔性模具,密封后去除內部氣泡(可選真空預處理);
裝樣加壓:將密封模具放入壓力容器,關閉頂蓋并鎖緊,通過手動或電動泵升壓至目標壓力;
保壓階段:根據材料特性設定保壓時間(通常 5-30 分鐘),確保壓力均勻傳遞至粉末內部;
泄壓取件:通過減壓閥緩慢泄壓(避免壓力驟降導致坯體損壞),取出成型坯體進行后續燒結、加工。
日常維護:每次使用前檢查軟管連接、壓力傳感器及密封圈狀態,確保無泄漏;
定期保養:每季度更換液壓油,每年對壓力容器進行超聲波探傷等無損檢測,保障設備壽命;
長期存放:排空容器內水分,避免銹蝕,每半年空載運行一次以保持液壓系統活性;
耗材供應:柔性模具、密封圈等易損件可通過代理商便捷采購,成本低廉且更換簡單。
現場操作培訓:覆蓋設備使用、安全規范、故障排除等核心內容,確保科研人員快速上手;
技術文檔提供:含操作手冊、壓力曲線報告、維護指南等詳細資料;
售后維修:專業工程師團隊提供遠程或現場維修服務,保障設備穩定運行;
定制化服務: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電動泵、真空模塊等升級方案,適配特殊研究場景。
某高校材料科學實驗室:采用 CPP28-300 壓制氧化鋯陶瓷粉末,經燒結后坯體致密度達 98.5%,抗彎強度較傳統壓制工藝提升 30%,為精密陶瓷部件的研發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;
某新能源企業研發中心:通過 “真空預處理 + 300MPa 等靜壓" 工藝處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,電極壓實密度提升 20%,電池循環壽命延長 18%,成功應用于新一代動力電池研發;
某電子元件制造商:利用 CPP28-300 優化 MLCC 陶瓷粉體成型工藝,產品介電常數波動范圍從 ±5% 縮小至 ±2%,顯著提升了電子元件的性能一致性。